總是會有好幾位外傷的患者來求診,他們有個共同的特色:皮肉的小外傷已經好幾天,自己擦藥換藥,傷口卻不見好轉,有的還越來越腫痛。

傷口照護四重點:清創、上藥、包紮、更換

傷口照護第一步:清創

清創,光用想的就覺得很痛,事實上,也真的很痛。
然而在我的門診中,傷口照顧不好,最常見的原因,就是清潔不當。
可能因為很痛,所以來門診的患者,通常上藥時都小心翼翼的,不敢直接清潔傷口,一天又一天下來,傷口上面累積了上次擦的藥膏、硬掉的血塊、乾掉的組織液,層層堆疊在傷口上,這些廢棄物,其實會阻礙皮膚新生,延緩傷口收口的時間。

傷口照護第二步:上藥

最痛苦的清創結束,第二步驟就輕鬆許多,傷口照護的第二步驟是:上藥。
每個傷口深淺不一,組織液滲出的情形不同、合併的感染程度也不同,因此,傷口用藥,請在醫師建議下使用。

傷口照護第三步驟:包紮

傷口初期,需要白血球來吞掉外來的細菌及外來物,需要纖維母細胞移行、增生、進行修復,需要上皮細胞從傷口周圍移行、長出新的皮膚,這些步驟,都必須在濕潤的傷口床上,才能順利進行。傷口包覆紗布或敷料,可以保護傷口,免於環境中的各種細菌、病毒伺機性感染,如果敷料能提供傷口床一個濕潤又抑菌的環境,確實會縮短傷口癒合需要的時間。

當傷口的癒合條件良好,自然滲出液就減少,慢慢的傷口就會越來越乾爽,一直到新生的皮膚完全覆蓋好傷口,這時候的新生皮膚,才是真正的「乾燥」。

照護傷口第四步驟:更換

上面提到,濕潤的傷口床,有利於組織新生、傷口癒合,然而潮濕悶熱的環境,也是細菌的溫床,所以勤換藥,也非常重要。(紅、腫、熱、痛別大意 – 蜂窩性組織炎)
一般的傷口,一天兩次換藥就足夠了,然而面對滲出液很多的傷口,或是不小心弄濕傷口,只要覆蓋在外層的敷料濕了,就請換藥。
當然,特殊的傷口,會有特殊的換藥方式,就不在此限,須以實際狀況的醫師建議為主。
記住照護傷口的四步驟:清創、上藥、包紮、更換,可以讓傷口早日癒合。

相關服務